银行业“内卷”的博弈困境:短期拉规模、长期藏风险
Zheng Quan Shi Bao Wang·2025-07-31 02:16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3%,较2024年末的1.52%又下探9个 BP,进一步远离了市场"红线"1.8%,意味着银行"赚钱"越来越难。 可以发现,银行机构的发展,逐渐从开拓增量,走向争夺存量,"内卷式"竞争愈加严重。 从行业角度观察,内卷式竞争表现为:资产端"一降再降",负债端"降得难又慢",同时金融产品和服务 策略趋同化。 其中,贷款"价格战"最为常见,从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国内银行机构纷纷将消费贷利率下降 到"2"字头,包括发布优惠券、提高贷款额度在内的各种营销轮番上阵,激烈争夺客户。这一不考虑负 债成本的低效竞争,很快被监管注意并叫停。自4月起,各家银行的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已经上调至3% 以上。 相比而言,负债端的不良竞争相对隐秘,如去年被监管部门集中整治的"手工补息"。 青岛银行(002948)首席经济学家刘晓曙告诉记者,短期来看,在市场增量有限、净息差收窄的背景 下,通过"内卷"做大资产规模,维持利润,对商业银行来说可能是眼下"不得不为之"的生存策略。 "但长此以往,'内卷式'竞争会压缩银行盈利空间,增大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不利于银行业的健康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