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刀郎缘何成“流动的GDP”
Guo Ji Jin Rong Bao·2025-08-05 12:56

8月2日、3日,湖北宜昌热闹非凡,当刀郎(本名罗林)在宜昌的舞台上唱响专门为当地写的新歌《秭归鸟》,台下上万歌迷和场外十万刀迷 在忘情中共鸣。 刀郎所至,演唱会场所内外皆是人。山歌响起的地方,就是人流密集的地方,就是充满欢迎的地方,就是地方文旅部门嬉笑开颜的地方。刀郎 巡演所到之处,大连、临沂、海口、南宁、武汉、南昌等城市文旅部门皆闻风而动。文旅局长们精心策划旅游产品对接——这场巡演已非单纯文化 事件,而被各地视为激活文旅消费的宝贵"风口"。 确实,刀郎本身就具有稀缺性,他身上体现了明显的时代特征与代表性意义,他是连接民众、体现当下中国社会经济特征、民族文化创新、民 族自信的完美具象。 刀郎的现象级作品《罗刹海市》的引爆效应远超想象:这首歌以其独特的旋律(融合了传统戏曲元素)、极具文学性、讽刺性和解读空间的歌 词(取材自《聊斋志异》),在短视频平台迅速走红,引发了全民解读、翻唱、二创的热潮,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共情。 刀郎的音乐根植于民间,大量运用新疆、西北等地的音乐元素(如花儿、秦腔、道情等),旋律朗朗上口,歌词质朴真挚或充满文学想象。在 当下乐坛趋向同质化、偶像化的背景下,这种带有强烈地域特色和草根情怀的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