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教授:未来三至五年是中国发展人形机器人的黄金窗口期
当机器人有能力去完成重复、有危险或有高精度要求的任务之后,部分工作岗位将不可避免地被取代。 李向明预测,失业风险主要发生在人形机器人技术成熟阶段,具体可能出现在10-20年后。他提出的应 对之策是建立专门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考虑向从自动化中收获巨额财富的机器人公司征收专门税收, 作为提供基本保障的资金来源。失业人群可利用这笔收入进行新兴岗位的技能再培训等。 若人形机器人后续进入工作场所和家庭,隐私和伦理等安全风险也将随之而来。部分人形机器人公司目 前已注意到该问题,例如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6月下旬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到一个案例:近期 一位客户采购了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去参加活动,不小心把一个小女孩的鞋踩掉了,引发全网关注。虽然 并没踩伤小女孩的脚,但这也是非常大的安全隐患。王兴兴意识到,在近距离跟人交互的场景中,与伦 理道德相关的安全性问题,可能比技术问题更具挑战。 继基础大模型之后,具身智能机器人正成为中美AI竞赛的另一条战线。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美国东北 大学教授李向明近期向南都N视频记者表示,美国科技投资的热情高度集中于占领AGI(通用人工智 能)的制高点,这恰恰给了中国极好的时机,去打造低成本、高性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