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干活到陪伴,机器人开始押注情绪价值
在钟正杰介绍时,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GR-3会有一些拟人的"小动作",比如晃动头部、轻微晃动身体或是眼神跟随,来表示自己正在聆听。钟正杰说, 拟人态的互动,不仅仅在于语言交互的真实性,还有肢体动作的表现。"比如在互动的时候,机器人是眼睛先转还是头先转?眼睛和头部的转速是多少,我 们花了很多时间去探索这个,让它看上去更'亲人'一些。" 软件层面,本次GR-3则是采用了快慢双路径的响应机制,当机器人接收到单一指令,如呼唤、抚摸时,能够触发"快思考"反馈。比如,GR-3在被人呼喊的 时候会快速转头与用户对视,被抚摸时则轻轻晃动脑袋。当用户多次进行提问、触摸等单一指令时,GR-3则会启动"慢思考",利用大模型的推理能力来理 解用户的语义,结合交互历史进行适配反馈。 顾捷透露,本次发布的GR-3有望在康复医院、社区等场景中应用,"我们希望结合智能化评估与训练功能,进一步提升病患的康复效率。" 要让情绪价值真正落地,机器人仍然要面临一系列工程与服务层面的现实问题。 机器人也开始贩卖情绪价值了。 自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首次"露面"之后,第一财经记者在北京再一次见到了傅利叶发布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GR-3。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