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助贷机构名单“瘦身”进行时 银行合规成本提升加剧马太效应
Zhong Guo Zheng Quan Bao·2025-08-08 07:19

距离互联网助贷新规正式实施不到3个月,一场行业"洗牌"正在加速演进。 近期,多家银行、消金公司密集披露互联网贷款业务合作机构名单,其中头部助贷平台频现,而中小助 贷平台黯然离场。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在合规压力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互联网助贷业务的风险偏好持续 收紧,倒逼市场向头部助贷平台集中。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发现,此前,部分中小助贷平台通过协议嵌套、业务转包等方式变相抬高利率至超 24%,新规封堵了"隐形加价"的灰色操作空间。业内人士表示,在合规转型过程中,部分中小助贷平台 或面临商业模式能否持续的严峻考验。 明确24%利率红线 ● 本报记者 李静 合作名单"瘦身" 近日,北银消金、珠海华润银行、江南农商行、亿联银行、梅州客商银行、徽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披露了 互联网贷款业务合作机构名单。从合作业务类型看,主要涉及营销获客、联合贷款、支付结算、风险分 担及逾期清收。 金融机构密集披露上述名单的背景是,4月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 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总行应当对助贷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 实行名单制管理,通过官方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渠道披露名单,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