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发展之策: 如何让农信体系 更健康可持续?
Jin Rong Shi Bao·2025-08-08 07:55

从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农信体系的成长与一轮轮化险和改革相伴。因此,辨析风险特征、风险根源,厘清各 类改革举措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化险与改革、发展的关系,对于推动农信体系运行更健康可持续、进而有效发挥其 支农支小主力军作用,极其关键。 对比前后两轮农信社改革前的全行业发展情况,不难发现,两轮改革前农信机构风险在覆盖面、区域分布特 征上有差别。2000年前后,近一半的信用社出现亏损,超过半数的信用社已资不抵债。而本轮农信社改革所面对 的高风险行社占比并不多,被认为农信社高风险机构较多的2019年底,高风险行社数量占农信机构数量的17%, 且较集中地出现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部分省份,相应的资产占比则更低。 从风险根源看,2000年前后造成农信机构资不抵债的原因,除了有机构自身在治理、内控等方面的欠缺外, 还有多数农信社与农行脱钩时承接的历史包袱。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花钱买机制"和吸收更多资金入股,农信社 资不抵债问题得到阶段性化解;同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分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构建省联社或省级农信机 构以履行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在补足农信体系的治理、决策、内控短板的基础上,也夯实了以省联 社"大平台"化解小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