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中新网评:以六百年和合水韵,成世界之津,答时代之问
Zhong Guo Xin Wen Wang·2025-08-09 11:05
这座城市成于水、固于水、兴于水。自隋唐大运河贯通起,依河傍海的地理位置便为它埋下了文明交融 的基因。运河的水脉与多元的文脉在此激荡,孕育出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恰似海河奔涌入海,既纳百 川又自成气象。 《卫志·毛恺德政碑》记载,"永乐初始辟而居之,杂以闽、广、吴、楚、齐、梁之民",道出了这座移 民之城与生俱来的包容底蕴。三岔河口的漕船往来,不仅载来江南的稻米丝绸,更汇聚了闽广的商帮、 吴楚的匠人、齐鲁的儒生。明成祖朱棣赐名的"天子渡口",在六百年光阴里,悄然成为中国文化"和合 共生"的鲜活样本。 中新网天津8月9日电(记者 刘越)近京畿,邻河海,通内省,来也便利,去也便利。如若天津拥有自己 的"身份证",上面一定镌刻着一个"水"字。 元代漕运鼎盛时,天津每年转运漕粮数百万石,运丁多达十二万人。南来北往的船队与"五方杂处"的人 口结构,使天津成为天然的文化熔炉。从语言到饮食,从建筑到艺术,处处可见南北互鉴、雅俗共赏的 深刻印记。 六百年不事张扬的积淀,赋予了天津"和"的深厚底气;面向世界的文化绽放,则彰显着"合"的博大胸 襟。2025年8月31日至9月1日,上合组织峰会将落户天津。当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天津正怀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