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总量 瞄重点 降成本 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实体


日前,多个金融管理部门发布货币信贷、金融服务等措施,为疫情防控和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提供有 力支持。这些政策落地实效如何?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采访了解到,无论是银行信贷还是股市、债市融资,金融支持实体力度逐 渐稳固,尤其是针对基础设施、科创企业等重点领域,金融资源投放不断倾斜。与此同时,市场主体, 尤其是小微市场主体的融资成本也逐步下行。 扩总量,贷、股、债渠道全开,金融资源加速流向市场主体。 这是一个缩影。金融助力稳定经济大盘,有抓手,有重点。 基础设施建设是稳投资的"压舱石",驰援基建,金融机构大有可为。政策性银行方面,国家开发银 行进一步延长贷款期限,对于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最长贷款年限可达45年。商业银行方面,5月,中信 银行杭州分行与衢州市签订合作协议,未来5年该行将为衢州发展提供不低于1000亿元的综合融资,支 持衢州基础设施建设等。 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而股、债等直接融资场所在支持科创企业方面正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 为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多家银行设立专项信贷额度。例如,上海银行设立1000亿元防疫抗疫及复工 复产专项投融资额度,交行为上海地区外贸企业发放不少于等值200亿元人民币的本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