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机器人产业瓶颈,北京这个训练中心年产百万数据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人形机器人作为最具潜力的智能载体,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生活与生产。而缺乏真实数据"养料",已成 为限制人形机器人规模化落地的重要瓶颈。8月15日,在首钢园举行的石景山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 开放日活动上,记者获悉,作为北京首个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该中心每年预计可产出超百万条高 质量多模态数据,目前已为多家海内外的大模型企业、机器人企业提供数据服务。 农业机器人将成熟的番茄采摘下来放进篮子,收纳机器人在床边整理被单,清洁机器人在卫生间洗刷马 桶,管家机器人在阳台浇花……在数据训练中心内,108台机器人形态多样,包括具身双臂升降机器 人、轮式人形机器人、单臂无人机、单臂四足仿生机器人等。该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占地3000平方 米,创新性地划分为"九年一贯制"训练区和"机器人大学"场景区,围绕家庭康养、特种作业、新零售、 汽车装配、机器人新餐饮等十大实景应用场景,每个机器人都在忙碌地完成各种场景任务,并对相应的 动作数据进行采集。 对于机器人而言,数据为何重要?记者了解到,数据,尤其是高质量、多样化、贴近真实世界的多模态 数据(融合视觉、听觉、触觉、动作指令等多种信息),是训练机器人"大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