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落地生花背后:“梦想家”的金融助力逻辑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放眼我国经济版图,超6000万户中小企业遍布千行百业,贡献了我国60%以上的 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小微企业更是不计其数。然而,滋养这片"毛 细血管网络"并非易事,五花八门的痛点、千差万别的行业,让普惠金融服务常常陷入"想帮却难帮到点 上"的困境。 日前,南方都市报社、湾财社携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共同启动"中国普惠金融行"专题 系列报道,呈现鲜活生动的普惠金融服务案例、模式,探索数字时代普惠金融创新路径,栏目本期采访 华夏银行。 作为总部位于北京、辐射全国的股份制银行,华夏银行的做法"接地气"。既带着团队扎进市场一线,把 科技企业的专利价值、农户的种植周期、商户的交易流水摸得门儿清,又针对不同群体的痛点"量身定 制"方案。这种"笨功夫"和"实在心"将金融活水化成涓涓细流,让金融服务真正贴着产业走、跟着需求 变。 截至目前,中国累计培育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专精特新"小 巨人"企业1.46万家。"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7%,平均授权发明专利22项,高于同规模企 业。 然而,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创新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