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80余载:烽火弦歌 生生不息
Xin Hua Wang·2025-08-19 19:26
在博物馆的史料里,能看到当年联大师生以多种形式投身抗战:1100余人从军报国,奔赴抗日前线;400多名外文系学生担任军事翻译;工学院增 设《兵工学》《要塞建筑》等战时课程,培养军事技术人才;师生开展抗战宣传、募集捐款、代写士兵家书。 在西南联大旧址上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原教室(7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彩琳 摄 西南联大在滇八年间,先后有8000人左右就读,其中有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70多位院士、5位国家最高 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以及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铸就了中外高等教育史上的不朽丰碑。 "今天的参观是给儿子的一堂爱国教育课。"来自陕西的李先生带着妻子和6岁儿子,专门来参观西南联大博物馆。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陷入危亡之际。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师生怀揣着"教育救国"信念,先南迁长沙合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不 久长沙危急,三校师生继续西迁至昆明,于1938年在昆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开启了在战火中弦歌不辍的办学历程。 7月31日,游客在参观西南联大旧址。新华社记者 赵彩琳 摄 彼时办学条件极为简陋。土坯墙、铁皮顶的教室里,一到雨天,雨点敲打铁皮声响便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