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技术与需求共振 外骨骼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前夜

继"特种兵式旅游"之后,这个暑期,"窝囊旅游"又在年轻人中悄然走红。所谓"窝囊旅游",指的是以最 小的体力消耗感受旅游乐趣,比如坐电梯爬山、躺平式漂流、缓降式蹦极等。 在这其中,黑科技为实现"窝囊旅游"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今年以来,包括泰山、黄山、武功山、峨眉 山、八达岭长城等在内的多个景区都引入了外骨骼机器人设备。借助"穿在身上的机器人",游客可步履 轻盈地征服陡峭山路。这一"登山外挂"也让外骨骼机器人从医院、养老院里的小众概念走进大众消费视 野,加速渗透进日常生活之中。 这并非偶然的"出圈"事件,而是技术突破与场景应用深度共振的结果。记者多方采访发现,近年来,人 工智能、柔性驱动、轻量化材料等核心技术的成熟,叠加人口老龄化、智能制造、户外经济等多重需求 驱动,外骨骼机器人产业迎来了爆发前夜。在政策支持、资本涌入与企业创新的合力推动下,这个曾经 的"小众黑科技"赛道,正加速迈向商业化落地的黄金时代。 技术跃迁:从"机械铁架" 到"智能肌肉"的进化 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康复治疗部,一名脑卒中患者正在借助一款外骨骼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这副 犹如"钢铁盔甲"般的设备,不仅可以通过机械结构和动力系统给患者提供支撑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