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揭秘月球“晚年”为何还有火山喷发
Yang Shi Xin Wen·2025-08-22 21:28
一直以来,科学家普遍认为月球在30亿年前就已"休眠",火山活动基本停止。然而,我国嫦娥五号和六号任务分别带回了20亿年前和28亿年前形成的玄武岩 样品,证实月球在所谓"晚年期"依然发生了火山喷发。这引出了一个关键科学问题:是什么热动力机制支撑着月球在"晚年"仍保持活力? 针对这一谜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科研团队,联合香港大学等,对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开展了系统性研究,成功揭示了月球年轻火山活动的源区 特征与热驱动机制。相关成果于北京时间8月23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 研究团队在嫦娥六号样品中识别出两类形成时间相近(约28亿年前和29亿年前)、但成分和来源深度迥异的玄武岩: ● 其中,一类是源自月幔深处(超过120公里)的"超低钛玄武岩"; 为进一步验证该模型,团队还分析了全月球遥感数据,发现距今约30亿年前后月球火山活动的热动力机制发生明显转变:30亿年前热源复杂多样,可能包括 放射性物质、潮汐力和陨石撞击等;之后则趋于单一,自下而上的热传输机制占据主导,使得年轻月球火山活动的源区集中在浅部月幔。 对全月球遥感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显示,月球正面的晚期火山岩石化学特征基本与嫦娥五号玄武岩相近,而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