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混战中的宿迁餐饮业:泡沫是如何破灭的?
文 | 镜相工作室 刘纾含 美食街上,只剩外卖骑手 7月末,宝龙后街一家蹄花店的老板陈莉关掉了她的店铺。在这之前,店铺转让的告示已经在玻璃上贴 了三个月,有人打电话来询问房租,听说一年高达23万,对方什么也没说就挂了电话。 店虽然关了,但租约还没到期。为了收回房租成本,她进了一批拖鞋在店里卖,吆喝着邀请街上的路人 进店试穿。普通拖鞋10元一双,洞洞鞋15元,陈莉从中午12点卖到晚上10点半,收入300多元,大概只 有一天房租的一半,但也好过前一阵卖蹄花的日子。 那时,陈莉每天要保证至少3000元的营业额,才能打平店里4名员工、房租水电和食材的成本。但是, 在激烈的外卖大战下,堂食客人越来越少,客单价越来越低,连不亏都成了一种奢望。 陈莉店铺所在的宝龙后街位于宿迁市主城区市中心,是当地人流量最大、商业气息最浓的步行街。宝龙 后街的南街以服装店、精品店为主,北街是大大小小的餐饮店,炒米粉、米线、拌饭这类快餐占大头, 陈莉的蹄花店是为数不多客单价超过40元的门店。 编辑 | 赵磊 从"盼着继续补贴"到"被逼着内卷",过去几个月,宿迁这座苏北小城的餐饮生态,在号称"史上最大"的 外卖补贴战中,经历了被催熟的速生与速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