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作休耕促进耕地资源永续利用
Jing Ji Ri Bao·2025-08-23 22:27
我国有悠久的轮作种植传统,经历了"迁徙式—轮歇式—季节式"演进,体现出"用养结合、地力常新"的 农耕智慧。原始社会由迁徙不定的生荒耕作到相对定居的熟荒耕作,在此过程中形成了游耕制,其本质 是周期掠夺性的"迁徙式"休耕。商周时期"石器锄耕"、春秋时期"铁犁牛耕"形成的"菑新畬"与"田莱 制",其本质是耕种地与撂荒地间周期计划性的"轮歇式"休耕。此后,在整个封建社会形成了相对稳固 的封闭式小农经济模式,实践中形成经验驱动的"季节式"休耕、"刀耕火种"式的"撂荒式"休耕。 近年来,我国耕地保护力度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然而, 耕地的高强度、超负荷利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壤有机质流失、生物多样性下降,导致土壤退化问题 突出。2016年起,我国在部分地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取得显著成效。耕地轮作休耕是落 实"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举措。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 2035年)》,强调"健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加强受污染耕地治理和安全利用"。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 升,推动轮作休耕实现用养结合,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提供重要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