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英伟达的首批机器人“新大脑”到货了 中国开发者怎么评价它?
Di Yi Cai Jing·2025-08-26 11:54

目前,机器人普遍采用云端+端侧的混合部署模式。一位深圳机器人企业的高管向第一财经记者坦 言:"更通用的机器人模型,需要的算力是巨量的。" 在巨量的算力难题尚未解决前,快慢系统的架构或许是权宜之计。星海图联合创始人许华哲向记者解 释,快系统主要部署在端侧,负责执行和即时反应,比如感知、控制、响应等,"端侧主要强调实时性 和稳定性"。慢系统则更多在云端,承担理解、推理任务,"尤其是需要长链条逻辑推演的场景,通常是 一些复杂的任务"。 然而,云端部署也带来了现实问题。"延迟很难避免,对于一些高节拍的场景,例如连续抓取、快速判 断等,延迟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上述高管直言。 钟伊凡说,Thor在数据处理能力和接口带宽上的提升,让机器人能够直接承接来自高分辨率、高频率传 感器的多模态输入,并及时完成处理。因此,更多原本依赖云端处理的任务,也可能被逐渐拉回到机器 人本地完成,此举或将推动机器人在高节拍、复杂交互等场景中加速落地。 "先堆出算力天花板,再用Isaac、Cosmos、GR00T等全栈软件塑造开发者习惯,英伟达的目的只有一 个。"萨摩耶云AI机器人行业研究员郑扬洋对记者表示,英伟达在机器人领域延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