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战胜利80周年)台湾写真:台湾地名中的抗日与光复记忆
Zhong Guo Xin Wen Wang·2025-09-03 00:54

中新社台北9月2日电 题:台湾地名中的抗日与光复记忆 中新社记者 朱贺 行走在台北大街小巷,一些看似寻常的路牌——光复路、中华路、新生路,不仅是地理标志,更承载着 台湾抗日与光复的历史记忆。它们深深嵌于民众的日常生活,无声讲述着不曾被遗忘的过去。 烽火岁月中,丘家人为两岸共同抗战的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后人丘秀芷对中新社记者说,1961 年,丘念台等人创办逢甲工商学院(逢甲大学前身)以延续父亲精神,周边夜市、商圈也随之得名。如 今,"逢甲"已深植于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 对先烈的纪念,也在校园中代代传承。"我们效法罗福星先生的精神……为我中华实现理想……"开学季 来临,位于台北市中华路一段的福星小学再次唱响校歌。这所学校的命名,旨在纪念在台牺牲的抗日志 士罗福星。 1912年,罗福星受孙中山先生委派来台组织抗日运动,1914年被日本殖民当局杀害,牺牲时年仅28岁。 福星小学所在的大稻埕一带,正是罗福星当年活动的区域之一。 罗福星孙女罗秋昭向中新社记者回忆,该校在日据时期并非此名。抗战胜利后,久居当地的长辈提议 以"福星"更名,得到校方采纳,"那时距祖父就义已过去30多年,仍有许多民众记得他的贡献"。去年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