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小院“结亲” 田间地头生金
Shan Xi Ri Bao·2025-09-15 00:21
张养利是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也是"渭麦9号"等旱地小麦品种的培育者。白吉庆告 诉记者,联合社的成员社和成员农户、养殖场,为处理发酵后的粪污流转了大量土地种植小麦。作为该 联合社"科学家精神实践小院"的"首席专家",张养利带领团队与联合社合作开展新品种引进和试验示 范、新技术推广应用,着力解决当地小麦品质不优、品种抗逆性不强、播种质量不高的问题。今年"渭 麦19号"表现优秀,在旱情严峻的情况下亩产达364公斤,表现出较强的抗旱稳产性。 针对畜禽粪污处理,张养利还邀请了陕西科技大学教授李祥前来指导。"当地搞养殖的人很多,粪 污处理是个大问题。以前我们利用粪污发酵产生沼气时,采用堆积发酵法,要么需要大量人力,要么需 要购买昂贵的翻抛机,发酵时往往臭气熏天。"白吉庆告诉记者,"李祥指导我们利用菌剂快速发酵,从 以前的夏季发酵需要2至3个月缩短为现在的10来天,不但省人工,还没有臭味,降低了成本。目前,该 技术在县上的4家养殖场试验示范,正处于扩大试验阶段。" 9月12日,在西安市鄠邑区的一片玉米田里,户县金辉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辉看着眼前集中连 片的玉米地,脸上喜气洋洋。"8月中旬,我们开展了最后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