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看待“僵尸车企”死而复生
Di Yi Cai Jing·2025-09-15 07:02
想留在牌桌上难,要下牌桌也没那么简单。 最近的车圈不可谓不热闹。最新的消息来自停摆已久的威马汽车,随着重整投资人的到位,该公司正打 算开启新一轮的复工复产,目标甚至是百万辆。不过威马汽车负债高达260亿元,而重整投资人深圳翔 飞的注册资金仅1亿元,后者的关联方宝能汽车也早已陷入发展困局。 类似的消息还有很多:破产清算中的众泰汽车,遭遇股票与工厂全部流拍、无人接盘的残酷现状;今年 4月有消息称恒驰汽车正积极筹划复牌事宜,该公司称 "不懈努力继续寻找战略投资者或者买家";而哪 吒汽车在此前传出中东资本1亿美元接手后,再无下文,仍在苦苦等待白衣骑士。 中国汽车产业早已走过了"用PPT讲故事拿风投的时代"。抛开比亚迪、吉利等造车巨头不谈,"蔚小理 零"等造车新势力也早已走上资本市场,技术力量、产品能力、财务报表被全球投资人翻来覆去详细审 视,甚至吹毛求疵。 头部车企也都或多或少地拥有自己的护城河,要么具备垂直整合能力,要么具备制造技术先发优势。如 果没有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空有一个造车资质,绝不具备参与市场的能力,也不具备为投资人负责的能 力。 更重要的是,减缓对"僵尸车企"的出清速度,甚至进一步扶持其复活,不仅违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