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风波下餐厅谈“预”色变,“预制菜羞耻”如何才能消除
Mei Ri Jing Ji Xin Wen·2025-09-18 12:16
每经编辑|金冥羽 从餐厅到产业园,对"预制菜"三个字的替换与回避,暴露的是企业面对这一概念时底气不足,有一种深深的恐惧感甚至羞耻感。不管是当初声称"现 做""非预制菜",生怕沾上"预制"标签,菜品就失了品质、丢了人心,还是如今"预制菜园区"改名,谈虎色变,对"预制菜"唯恐避之不及,这都反映出餐饮 行业在预制菜问题上的普遍困境。 为什么餐饮业有"预制菜羞耻感"?很大程度上源于行业标准缺失导致的信任危机与认知割裂。 当前预制菜缺乏统一的定义、生产和标识标准。其口感、营养、添加剂使用及"新鲜度"无法被客观衡量,导致消费者普遍将"预制"与"劣质、不健康、廉 价"画等号。这种负面认知,使得依赖预制菜的餐饮企业陷入"做却不敢说"的尴尬境地,既要降本增效,又怕被贴上"科技与狠活"标签而失去顾客。标准 缺失放大了信息不对称。企业无法用权威标准自证品质,消费者则陷入"吃的到底是什么"的焦虑。 建立透明、强制性的标准体系,是消除这种羞耻感、重建行业信任的关键前提。但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是餐饮企业首先要主动、自觉地消除这 种"羞耻感"。如果餐饮企业都视"预制菜"或"预制"为洪水猛兽,那怎么打消消费者的担忧和疑虑? 本来,"预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