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像修文物一样织补城市 赓续文脉让大吉巷焕新彩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2025-09-23 03:31

一边是铺满光伏玻璃、造型未来感十足的零碳大厦;另一侧是鱼骨状胡同串联起一片片青砖灰瓦、朱门雕梁的四合院。这样看似风格迥异却又有机混搭 的场景,让人群中不断发出"ol锓Bravo"(意为好哇)的赞叹。 9月20日,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中外媒体联合采访团来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骡马市大街的中海大吉巷,通过这个北京城市更新的样本,他们感 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商圈的融合。 中海大吉巷是北京宣南地区会馆、名人、商业文化的集中承载地区之一。据了解,明朝嘉靖年间加筑北京外城时设"七坊","宣南坊"是其中一个坊,宣 南一词由此而来。宣南地区作为北京建城起源地之一,也被视为北京文化的重要源头。作为宣南文化集中承载地之一的中海大吉巷,保存着大量明清至近代 的历史建筑群,包括康有为故居、米市胡同29号院、《每周评论》旧址等珍贵的文保建筑,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然而在时间侵蚀与城市化的进 程中,这些珍贵建筑的保护曾面临严峻挑战 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中外媒体联合采访团在中海大吉巷商圈采访。 人民日报记者 张武军摄 据中海发展投拓总监、北京新城公司总经理张欣介绍,为了完整保存大吉巷的文化历史,秉持"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