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南南合作的生动实践”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2025-09-24 07:02
畜牧业是埃塞俄比亚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重要的外汇来源,约占出口收入的20%,主要出口到 中东和北非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截至2024年,埃塞拥有非洲最大的牲畜存栏量,牛超过7000万头,羊超 过9500万头,骆驼超过800万头。尽管潜力巨大,但埃塞畜牧业价值链仍然面临制约其增长和出口能力的关键因 素,包括缺乏商业化生产体系、政策薄弱、技能匮乏、优质饲料短缺以及兽医和基础设施服务薄弱等,其国际市 场份额不到全球肉类贸易的1%。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埃塞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合作,从2021年起开始实施"提升埃塞俄比亚畜牧业价 值链"项目(以下简称"畜牧业价值链项目")。该项目通过支持制定政策框架、加强认证和检验体系、改善贸易谈 判以及促进技术知识交流,在提升埃塞俄比亚肉类价值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2024年7月,中国—非洲(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三方合作示范中心在北京举行挂牌仪式。 在示范中心框架下,畜牧业价值链项目于2025年5月正式开启第二期,将进一步通过机构能力建设和技术支持,改 进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并借助埃塞和中国专家及机构的努力和经验,推动结构转型和消除贫困,促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