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日报:该给车企订单泡沫挤水分
Jing Ji Ri Bao·2025-09-27 00:26

需要指出的是,"订单注水"式营销,虽能短期制造声量,获得流量甚至销量,长期危害却不容忽视。首 先,污染行业数据。数据是企业战略决策与政府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虚假的数据会扭曲真实供需关 系,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和不合理。其次,透支品牌信誉。当交付量与订单数形成巨大落差,反噬的是 消费者对企业和品牌的信任。最后,恶化产业生态。如果车企竞争沦为浮夸的数字游戏,陷入"研发不 如刷单"的浮躁,而非专注技术、产品与服务的提升,恶化的不仅是企业竞争逻辑,还有产业生态。 预售订单,能更清晰地向潜在购车群体展示产品的市场反应。前提是,不能注水,或者造假。然而,在 实际操作中,无论是小订、大定,还是锁单数据,均缺乏第三方机构监管,完全由车企自主公布。这意 味着,车企可根据需求自由调整数据,不存在技术或规则上的限制,且难以证伪。于是,部分车企为制 造"爆款"假象,大肆鼓吹订单数量,让消费者觉得这款车非常受欢迎,同时又能营造出一种紧张的购车 氛围,从而刺激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和焦虑情绪,最终达到促单目的。当前,"订单注水"已成为不少车企 屡试不爽的营销手段。 这种"订单注水"式营销,最初来自于手机行业。当年手机行业曾兴起订单竞赛,动辄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