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只此青绿》,有种审美不会疲劳
Mei Ri Jing Ji Xin Wen·2025-10-06 15:57
每经编辑|金冥羽 这是最感人的告别,也是最难舍的告别。中秋之夜,成都城市音乐厅,演员四次谢幕,掌声经久不息,印证那句 "无名无款,只此青绿"的穿透力。 这是《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第五次来蓉,六场演出,开票即罄,场场爆满。有人三刷,有人五刷,有人千里追剧,只为再看一眼那抹过目 难忘的"青绿腰"。 拉长来看,自2021年8月首演以来,《只此青绿》已演出超过800场,巡演80余座城市,甚至走出了国门,所到之处,无不掀起一票难求的"青绿热"。 众所周知,《只此青绿》的灵感源自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却不止于"画"。它用"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七个篇章,把一 幅静态的国宝,拆解成一场可感、可触、可呼吸的穿越故事。 于是,千年古画在舞台上流动起来。观众看到的,不只是"青绿山水",更是"青绿是如何被织出来"。其中,问篆,是刻一枚印章的执着;唱丝,是缫一缕 丝线的温柔;寻石,是踏遍山河找一抹颜色的倔强;淬墨,是磨一池墨汁的耐心。 这不是复刻,这是"文化转译"。"宋风"不再是博物馆的标本,而是在舞台上呼吸流动的身体语言。当群舞勾勒出层峦叠嶂,当青绿服饰随舞步晕染开来, 观众不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