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色煤城”到“内陆枢纽” 卫星视角瞰三秦大地发展画卷
Yang Shi Xin Wen Ke Hu Duan·2025-10-07 01:44
太空俯瞰,五年时光里,陕北高原上煤制乙二醇装置将"黑煤"转化为绿色化工产品;关中平原,国内首座T5航站楼投入运营。 以科技创新为笔、以绿色开放为底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在三秦大地徐徐展开。 卫星画面显示,2018年到2025年,毛乌素沙地上,一座现代化工设施集群拔地而起。项目建成后总占地16.3平方公里,相当于2000多个国际标准足球场的大 小。全球单系列规模最大的180万吨/年乙二醇装置就此诞生。 总台记者侯潇扬:这辆纯电生产用车,正满载着一车样品前往分析化验中心。它的电池电解液中最主要的原料,其实就来源于一瓶透明液体。这是由煤炭转 化而来的碳酸二甲酯。 总台记者侯潇扬:像这样充满科技感的应用,在榆林化学还有很多。我身后的这块大屏幕就是榆林化学的"工业大脑"。在我的左手边是生产监控系统,右手 边是设备监控系统。中间则是各厂区的视觉与数据实时监测平台,海量的信息实时传输回"中枢神经",离不开通信技术的深度参与。 总台记者侯潇扬:站在榆林化学碳捕集与封存示范项目的操作平台上,脚下这些管道就是二氧化碳的"专属输送通道"。在"煤转化"这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 氧化碳,会通过这些管道输送至井口,并注入地下1900米至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