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农村黑臭水体的蜕变之路
Xin Hua She·2025-10-07 08:50
曾经废弃矿山的臭水坑,如今蜕变为游人如织的美丽湿地;昔日令人掩鼻的房前屋后沟渠,现已清水潺潺,成为村民的休闲去处……在重 庆,一场针对农村黑臭水体的深度治理已显现成效。 除了生态修复方式,一些区县还探索从源头处切断黑臭水体的污染。比如,重庆市璧山区七塘镇推动生活污水循环资源化利用,实现了民生 改善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附近村民的生活污水直排,是七塘镇黑臭水体的重要成因。"璧山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赵选亮说,过去一些地方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不完 善,居民常常将生活污水直接倾倒到房前屋后的沟渠和坑塘中,这些水体自净能力和流动性有限,最终引发水体黑臭现象。 而今,漫步七塘镇,不见昔日污水,取而代之的是生态沟渠和地下管网。分散居住的农户家中,厨房污水通向隔油沉砂井,卫生间污水汇入 三格式化粪池,经处理后,黑水成为菜地"液态肥",灰水流进灌溉渠滋养菜园;在村民居住较为集中的院落,各家污水流入生态调控池,经微生 物"消化"后,作为农业水肥用于附近的柑橘基地。仅七塘镇喜观村幺滩院子一处,通过农村生活污水的资源化利用,每年可节约有机肥800公斤, 节约灌溉用水3650立方米。 近年来,重庆以农村区域200平方米以上河流、坑塘、沟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