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营养、列禁忌,AI拍菜几秒出“安全指南” 假期聚餐点菜,不再纠结了
Mei Ri Jing Ji Xin Wen·2025-10-08 15:15
国庆中秋长假第三天(10月3日)的晨光刚漫进客厅,记者就忙着给奶奶找降压药,又给过敏体质的妹 妹准备过敏药——当天家里人去市中心的川菜馆聚餐,可一想到出门在外吃饭的难题,记者就忍不住犯 愁。 带老人和小朋友外出吃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夹菜自由"问题。妈妈要避开高糖高油的菜,以防血糖波 动;妹妹对坚果、海鲜过敏,每道菜都得确认食材;记者肠胃也不算好,生冷辛辣的食物都得慎选。 不过,记者也发现这个功能还不够完美,比如拍一道多食材的"乱炖",它能识别出主要食材的营养,但 隐藏在调料里的微量糖、微量过敏原,目前还没法精准检测。如果餐厅菜品做法特殊,比如糖醋里脊少 糖,AI没法识别"定制做法",给出的热量估算会有点偏差。 事后,记者还特意问了腾讯健康的朋友,他说AI识别技术还在快速演进,老百姓的餐桌又丰富多彩, 在解决混合菜肴(如麻辣香锅)的成分分离难题上,AI仍有长足的进步空间。 过去,每次在外吃饭,要么拉着服务员反复问"这菜放糖了吗""有没有加花生",要么捧着餐厅的营养手 册翻来翻去,可服务员常常答不上来,手册上的信息往往又很模糊,越查越慌,最后多数情况下只能草 草点几道"安全"但没啥滋味的菜,聚餐的兴致也少了大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