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解码中国电建水电七局六十年:从“治黄”到“融世界”,铸就“中国坝主”精神图谱

从黄河三门峡的建设起点,到大渡河畔的电站崛起,从三峡工程的技术突破,到"一带一路"的跨国 项目履约,中国电建水电七局(以下简称"水电七局")六十年来扎根水电建设领域,逐步从国内工程建设 者成长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综合企业,其发展历程折射出中国水电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市场化转型轨迹。 源流:三线烽火淬炼初心,从"指令性"走向"市场化" 1957年,新中国大规模水利建设启动,三门峡水电站作为"万里黄河第一坝"开工,水电七局前身 —— 三门峡工程局参与其中,积累了大型水电工程施工的早期经验,成为新中国"治黄兴水"事业的重 要参与者。 1965年冬季,响应国家"三线建设"与"好人好马入四川"的号召,三门峡工程局抽调骨干力量南下, 投入大渡河龚嘴水电站(代号"五一五工程")建设。据记载,当时建设条件艰苦,施工人员在百丈悬崖下 搭建临时炉灶,以油毡房为居所,用板凳搭建床铺,依靠 "一锤一钻开山劈石、一筐一车运送物料"的 方式推进工程。1967年2月26日,龚嘴水电站实现大渡河截流;1971年12月26日,电站两台机组并网发 电。该工程历时十三年建成,作为西南地区首座大型水电站,不仅填补了区域大型电力设施的空白,其 建设过程中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