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这样的“青春选择”,真美!
Yang Guang Wang·2025-10-10 12:30
传承:跨越山海的教育守望 "看到孩子们眼里的光,再苦都值。"这是马熙然的姥姥藏在旧字典里的教育初心。半个多世纪后,这份初心在家族血脉中接力传递,从广袤的黑土地上,延 伸到巍峨的昆仑山下。 上世纪,马熙然的姥姥作为知识青年奔赴黑龙江饶河县建三江24团2营15连。彼时的连队物资匮乏,饭菜与油是稀缺品,更没有一所像样的学校。当连队决 定为孩子们组建临时学校时,姥姥主动担起"第一任老师"的责任。随着学生渐多,连队又派来两位新老师,三位老师凑在一起的第一件"大事",便是筹备一 场"升旗仪式",没有旗杆,就用木头代替。每周一清晨,五星红旗在操场上升起,孩子们都挺直腰杆,眼神里满是庄重。为组建少先队,老师们又用家中珍 藏的红布,将温暖一针一线地缝进队旗和红领巾中。当孩子们系着崭新的红领巾、举起小拳头宣誓时,脸上的笑容比秋日的阳光还要灿烂。姥姥常说,那段 日子苦是真的苦,但孩子们眼里的光,让所有辛苦都有了意义。 马熙然与母亲讲述姥姥与姐姐的故事(央广网发 天津外国语大学供图) 时隔半个多世纪,马熙然的表姐、天津外国语大学2022级西班牙语专业学生李喜静,循着姥姥的"足迹"踏上支教路。2024年9月,她从渤海之滨抵达新疆于 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