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监管网络 让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无处遁形
Zheng Quan Ri Bao·2025-10-12 16:02
如果说违法薪酬退回条款大幅提高相关责任人违法成本,那么吹哨人制度的升级则从内部瓦解"造假同 盟"。《吹哨人奖励规定》明确,严重破坏证券期货市场秩序,严重危害金融安全,严重侵害投资者合 法权益的重大案件纳入奖励案件范围。可奖励案件条件从罚没款金额10万元提升为100万元。此外,较 大幅度提高奖励标准,奖励金额比例由案件罚没款金额的1%提升为3%。更关键的是,匿名举报认可与 保密条款强化,此举有效打消了知情者的后顾之忧。 例如,在交大昂立(600530)原管理层造假案中,新控股股东通过内部核查发现线索并报案,最终推动 案件"民转刑",印证了内部知情者在造假查处中的关键作用。未来随着奖励机制落地,更多"内部眼 线"将主动发声,让造假行为难以遁形。 ■刘钊 笔者认为,这向市场释放出"零容忍"治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强烈信号,监管网络越织越密,"行政处 罚+刑事处罚+薪酬追回+吹哨人激励"的全方位、立体化监管体系加快形成。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诱因之一是"收益远超成本",而法律法规的补充完善正精准刺破这一痛点。《公司 法解释》第八十五条明确规定,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或者隐瞒重要事实,公司请求董 事、高级管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