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别回头,向前走:触摸“平房”的伤痛与荣光!
Bei Jing Ri Bao Ke Hu Duan·2025-10-12 23:53

"平房",一个再普通不过甚至近乎"土气"的名字,背后却是非同寻常的故事:从一个移民的屯落,沦为 侵华日军细菌战基地,再从战争的废墟中艰难站起,成为汇聚新中国多个"第一"的工业重镇,而今,在 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奋勇担当……这片承载着民族沉痛过往的土地,在新时代奔涌的大潮中焕发出 新的光彩。 被击碎的"太平"愿望 提起平房区,很多人本能地把"平房"一词理解为平顶建筑,其实不然。 据《平房区志》记载,清代后期,此地原名义和屯,后寄托村屯太平之意,改名为平房屯。 那么当年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何以选址平房?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道出个中 始末。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银幕之上,当电影《731》的光影再一次刺痛黑暗,每一道历史的伤痕,都成为今天守护和平的动力; 镜头之外,电影《731》的原型地"平房"——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又经历了怎样的伤痛和重生? 实际上,日本对细菌战研究由来已久。1930年,军医石井四郎极力鼓吹细菌战,"缺少资源的日本,应 该开发细菌武器"——他的狂妄设想得到了军界高层的赞同。1932年8月,石井四郎在日本东京陆军军医 学校建立细菌研究室。他急需活人进行实验,因此将细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