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Ah电芯出现阶段性供应偏紧 储能何以“一芯难求”?
对比"5·31"抢装潮和当前的供应紧张,行业环境发生哪些变化?电芯供应紧张对储能系统整体成本是否 会造成影响?企业又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供应链稳定? 近期,储能电芯市场出现"一芯难求"的供应紧张局面,头部电池企业工厂基本处于满产状态,部分企业 订单已排到明年年初。这一现象引起了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 价格回升是当前供需和产业环境变化的综合结果。不同于上一轮电芯供应紧张,主要由国内政策要求触 发,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 质量发展的通知》,规定存量项目(2025年6月1日前并网)采用"差价结算机制"。这一调整让大量项目 集中在6月1日前抢装,直接导致储能需求出现第一波紧张潮。上半年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容量55.2吉 瓦时,同比增长76.6%。 而此轮供应紧张的核心驱动力,是政策叫停新能源强制配储后,各地逐步打开市场化盈利渠道,储能电 站可以通过容量租赁、现货市场价差套利,以及提供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获得多重收益。这使得储能 项目从单纯的"成本中心",升级为具有清晰商业模式的"利润中心"。 张剑辉分析,随着新能源需求的增长,峰谷价差、容量电价等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