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储能”站上风口:宁德等企业抢滩,算力与数据安全瓶颈待破
AI与能源的融合,已不再停留于行业构想,而是正式被纳入国家战略体系。 近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 见》),首次将"AI+储能"纳入国家能源战略,并提出到2027年,目标建成5个以上能源行业专业大模 型、10个以上可复制示范项目、探索100个典型场景赋能路径;到2030年,能源AI技术总体达到世界领 先水平,算力与电力协同机制全面完善。 具体到新能源储能环节,AI对储能系统的赋能体现在哪些环节?现在业内企业的应用落地进度如何? 还有哪些风险或挑战亟待解决等话题值得探讨。 从安全运维到收益增值,AI如何重塑储能产业 目前产业内的共识是,AI技术可以提升储能系统的运行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基于此,相关能源企 业正从安全保障、运维提效、收益增值等角度切入,加大其在AI领域的投入。 记者注意到,基于AI的资产运营理念正在头部公司形成共识。例如,10月15日,海博思创 (688411.SH)在投资者平台公开表示,未来3~5年,公司将加大社会化资本投资的独立储能项目拓展 与合作,基于公司现有的AI+大数据分析能力,规划储能资产的后端运营布局。 据其202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