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金融时报》访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负责人
Jin Rong Shi Bao·2025-10-20 08:37
三是逐步建立生物多样性金融、蓝色金融标准体系。生态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推进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需将金融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视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十四五"期间,我国不断加大 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经济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将生物多样性金融、蓝色金融作为绿色金融体系建 设的重点方向,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持续推动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 用。截至目前,20多个省市已启动试用生物多样性金融目录,切实有效推动经济社会"自然受益"转型。 蓝色金融标准正在抓紧研制,将适时在沿海地区开展试用工作。 《金融时报》记者:"十四五"期间,在绿色金融工具方面,有哪些创新和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负责人:"十四五"期间,绿色金融市场需求持续升温。为有效满足融资主体绿色低 碳转型的合理必要资金需求,我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着力丰富绿色金融产品谱系,加快完善绿色 金融基础设施,环境效益进一步显现。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结构性工具精准发力。围绕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机 构投向碳减排项目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更多信贷资源投向绿色领域。自2021年创设碳减排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