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淬炼运河畔 协同发展作示范
Bei Jing Ri Bao Ke Hu Duan·2025-10-20 22:45
如今的燃灯塔下,新城崛起。经历烽火淬炼的大运河畔,承载着新的使命——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既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更要推动与河北廊坊"北三 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示范。 这张老照片记录了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是那个烽火年代的见证。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陈强 金秋时节,八方游客来到千年运河畔、五河交汇处、燃灯古塔边,会看到一株名叫塔榆的古树。它曾扎根燃灯塔顶的瓦垄薄土,后被移植至塔下保护,历经 290载严寒酷暑仍顽强挺立。 抗战时期,燃灯塔下的通州遭日寇铁蹄践踏,运河蒙尘、生灵涂炭。但正如塔榆在绝境中不屈不挠,运河儿女从未向侵略者低头——1933年,万余民众组建 担架队、运输队支援长城抗战;1935年,面对伪冀东政权的423种苛捐杂税,通州人民以声讨电文、迁校明志等方式奋起反抗;1937年,通州起义击毙日军 特务机关长细木繁等数百人……这株塔榆,恰似先辈坚韧风骨的化身,见证着烽火中的不屈抗争。 深耕通州文史研究近30年的孙连庆,每谈及抗战岁月便愁眉紧锁。据考证,通州博物馆所在的南大街区域,1933年就遭日寇轰炸,清真寺大殿坍毁,数百间 民房化为废墟。1937年8月,日寇在通州古城一次性屠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