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的背后——文旅市场产品与服务质量观察系列报道之三

转自:中国质量报 数字化服务打破时空边界。"扫码就能听讲解,还能360度看文物细节,太方便了!"10月1日,在中国国 家博物馆,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女士对着手机屏幕赞叹。如今,全国多数博物馆已推出线上展览、语音导 览、智能问答等数字化服务,部分场馆还通过VR/AR技术还原历史场景,让观众"穿越"到文物诞生的年 代。再比如,敦煌研究院的"数字敦煌"项目,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欣赏莫高窟壁画,线下参观时还能通 过智能导览设备获取定制化讲解内容。 人性化设施覆盖全人群。针对特殊群体的关怀,成为衡量博物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北京故宫博物院 增设无障碍坡道、盲文导览手册;江苏省南京博物院开设母婴室、儿童休息区,配备婴儿车租借服务; 江苏省苏州博物馆为老年观众提供放大镜、座椅预约等便利。这些服务细节,让博物馆从"高冷"的文化 殿堂变为"包容"的公共空间。 精准化服务满足多元需求。近年来,博物馆针对不同群体推出定制服务:为学生设计研学课程,为老年 人提供慢节奏导览,为摄影爱好者开放特定拍摄时段。"我们深知参观的舒适度来源于方方面面的服务 细节,我们改善观展服务的脚步不会停止。"据湖南省洞庭湖博物馆馆长舒畅介绍,从覆盖全馆的免费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