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 | 南泥湾精神为何依然熠熠生辉
Yang Guang Wang·2025-10-22 07:43
央广网延安10月20日消息(记者 苏睿楠)这是一片被歌声传唱了八十年的土地:"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 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正是靠着这种"革命加拼命"的精神,短短三年,南泥湾从荒山野岭变成了"陕北好江南",实现了"不要政府一粒 米,一寸布,一文钱"的供给目标。 当记者踏上南泥湾的土地,映入眼帘的不是历史的尘封,而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无垠的稻田在秋风中翻涌着 波浪,稻穗低垂,水草丰美。 谁能想到,这片被誉为"陕北好江南"的富庶之地,在80多年前,却是一个"烂泥湾"——荆棘遍野、沼泽密布、人 烟稀少。这场翻天覆地的巨变,始于一首由锄头与钢枪谱写的英雄史诗,其核心,正是那历久弥新的南泥湾精 神。 一部"自力更生"的创业史诗 时间回拨到1941年。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陕甘宁边区遭遇了严酷的经济与军事封锁。边区军民面临着"几乎没 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冬天没有被盖"的绝境。 "怎么办?是饿死呢?还是解散呢?"答案不言自明。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声号令,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挺进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没有住 处,就砍树搭棚、挖窑洞;没有工具,就收集破铜烂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