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终结网约车“保险裸奔”困局需疏堵结合
Jin Rong Shi Bao·2025-10-29 02:07

私家车跑网约车,却按"非营运"车辆投保,看似是精打细算,实则是建立在侥幸心理之上的危险博 弈。一些车主以"非营运"车辆性质投保,本质上是基于车辆使用频率低、风险可控的前提。但一旦车辆 被投入高强度、长时间、路线多变的营运场景后,其出险的概率已发生根本性上升。以蔡某为例,事发 前8个月接单超千笔,事发前一天仍有20笔订单,这显然超出了"偶尔顺路接单"的范畴。在这种情况 下,仍要求保险公司以"非营运"车险的低保费去覆盖营运车辆的高风险,既违背保险合同的公平原则, 也动摇了保险制度的根基。延庆区人民法院的判决也指出,被保险人在车辆用途变更、风险显著增加时 负有法定告知义务,而非等待保险公司逐一询问。这一判决厘清了网约车和家用车的责任边界,也击碎 了部分车主"保险公司没问就等于默认"的幻想。 然而,将所有问题简单归咎于司机,也难言公允。为何明知有不少风险,仍有不少司机选择铤而走 险?新能源网约车"投保难、保费贵"是绕不开的现实症结。营运车辆保费远高于家用车保费,对于大量 兼职或收入不稳定的司机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由此催生了以非营运险"蒙混过关"的灰色做法, 甚至滋生了所谓"统筹保险"等这类不受监管的金融替代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