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批集采号召“理性报价”,仍有企业卷向低价,“流感药王”意外出局
本次集采竞争激烈程度远高于前十批集采。 在确认集采已中标后,深圳药企老板吴研匆匆赶往机场,开启下一趟跨国出差。回想这一次竞标历程, 她多多少少在报价上觉得有些可惜。 "我们的中标价,在我们可接受范围内,但如果当时我们的报价再提高0.6元,也可能有机会中标,这算 是比较合理的价格,我们一度犹豫过。"吴研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本次集采,国家医保局试图引导企业 理性报价,但在竞标过程中,还是感受到大家的'卷',普遍在报价上偏向保守。 10月27日傍晚,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产生中选结果。此次集采共纳入55种药品,445家 企业的794个产品参与投标,其中272家企业的453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产品中标率接近六成。 不过,国家医保局尚未公布具体的中标价。 国家医保局方面表示,本次集采竞争激烈程度远高于前十批集采,但通过1亿元以下规模产品不集采、 设置"锚点价"防止极端低价冲击、引入复活机制、事前反复宣介引导企业科学报价等措施,保持了较高 中选率,中选产品平均价差较此前批次明显缩小。 吴研所在的企业,这次中标的是一款呼吸类产品,在报价上,他们居中。在这款产品上,还有其他7家 企业也中标。 "集采之前,我预感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