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态电池产业化,还要闯过几道关?
Ke Ji Ri Bao·2025-11-10 23:30

固态电池的竞技场上,三条技术路线正展开激烈角逐,它们分别是:离子电导率最高、被日韩企业寄予 厚望的硫化物路线;稳定性好、国内广泛布局的氧化物路线;加工性能优异、近期因技术突破而备受关 注的聚合物路线。 全固态金属锂电池被誉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圣杯",但长期以来因种种技术难题而难以实用化。日前, 清华大学教授张强团队在固态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发的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让固态电池的能 量密度达到604瓦时每千克,较现有商业化电池提升近3倍。 今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将固态电 池列为锂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并提出加强固态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标准布局。 实验室里的创新火花,能否照亮大规模产业化的漫漫长路?固态电池的真正普及,还要越过几重关山? 多条技术路线并行 固态电池的竞技场上,三条技术路线正展开激烈角逐。它们分别是:离子电导率最高、被日韩企业寄予 厚望的硫化物路线;稳定性好、国内广泛布局的氧化物路线;加工性能优异、近期因技术突破而备受关 注的聚合物路线。 "硫化物路线的性能上限最高,目前在学术圈和产业界已基本成为共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李思 吾说,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