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体系稳健性持续增强
Jing Ji Ri Bao·2025-11-11 02:31
夯实基础设施,是稳产之基。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加强灌区改造和水利工程现代化升级,推 进农田基础设施数字化监测与运维体系建设,实现"建得成、管得好、用得久"。同时,应统筹推进耕地 质量提升与生态修复,加强中西部地区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后期管护,完善设施更新、养护和评估机制, 确保工程效益长期稳定发挥。 强化数字赋能,是提效之要。应加快构建粮食生产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体系,推动遥感监测、物联网感 知、人工智能模型等技术在主产区常态化应用,实现从播种到收获的动态管理和精准决策。要完善农业 大数据共享机制,提升气象、土壤、作物等多源信息融合水平,强化科研机构、企业与地方政府协同创 新,促进数字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粮食供给能力稳中有升,生产基础进一步夯实。我国粮食 生产体系的稳健性持续增强,产能结构和风险抵御能力不断提升,为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 给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国围绕粮食稳产增产持续强化系统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主产区普遍形成"田成 方、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耕作格局,粮食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在黄淮海平原,通过改造灌区和 完善排涝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