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拒绝第三方赚差价,机器人企业转向二次开发

卖出去一个机器人只是开始。 人形机器人,正忙着"搭台"。 近日,包括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以及等多家在内的机器人企业均对外发布 了用于二次开发的工具型平台。有的平台主要目标客群是产业部署方,有的则是科研院校开发者、租赁 商。从控制接口到工具链条,这些平台看似方向各异,却有一个共同指向,让机器人更好用、更能卖。 各家公司开始意识到,真正决定竞争力的,不是机器人能做多少高难度动作,而是用更完善的工具让客 户用起来。推出二次开发平台,正在成为人形机器人竞争的"第二战场",它既是吸引开发者的利器,也 是企业商业化"带货"的抓手。或许,机器人企业搭的每一个"台",都是在为下一轮在市场中"唱戏"铺 路。 机器人能听懂但不会做,自定义开发成"刚需" "我们大概有一周的时间,是住在工厂里的。" 在深圳福田的康明斯发动机工厂,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北京人形")的人形机器人天工 和天轶2.0正在无人生产线中完成上下料的工作。 北京人形具身智能部门负责人车正平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部署过程中,团队发现不同工位、不同任 务对感知与控制能力的要求差异较大。 "除了能复用、标准化的开发流程以外,用户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