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一凡:欧盟“去风险”,最终却自缚手脚
欧盟短时期内虽难以通过正式立法来影响成员国决策,但其政策建议对于中欧数字领域合作产生的实际 恶劣影响却难以忽视。一方面,欧委会相关文件、言论是基于"华为和中兴高风险"等出于政治导向、毫 无根据的抹黑,以为其以行政手段干涉正常业务合作寻找理由,但这种谣言的散播本身就在单方面损害 中欧之间技术和经济合作的互信,甚至为部分国家反华政客在本国立法进程发挥消极作用张目。另一方 面,欧盟相关言论和政策倾向也表明,其在对华地缘政治认知持续消极的基础上,试图将削弱和限制经 贸联系作为缓解安全焦虑的主要途径。 然而,反观当前欧盟自身数字及整体竞争力领域的短板和弊端,这种借安全为名行封闭、保护之实的倾 向恐使欧洲更难摆脱其自身困境。长期以来,欧盟在数字经济领域就面临市场碎片化、基础设施老化等 问题,而5G等通信部署迟缓或性能落后已经成为其数字经济新业态、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产业数字 化所面临的瓶颈性挑战。在欧盟自身发布的《竞争力指南》和单一市场评估等政策文件中亦存在相似问 题。 当前,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通信企业,在设备、技术及全套解决方案上能够提供效率、性能居于 世界领先地位的选项,早已超越以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竞争的逻辑。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