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让教师回课堂,让教育归本质
Xin Hua She·2025-11-12 23:48

真正落实为教师减负,必须校准评价方向。对教师的评价要回归课堂与学生发展,而不是将参与非 教育教学任务情况与考核评优硬性挂钩;课后服务要有益学生,也要尊重教师,规范总量与时段,保障 合理补偿,防止课后服务异化为"自愿加班"。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和学校把看得见的"痕迹"当作抓得住的"业绩",会议多、表格多、App多、打 卡多,迎检迎评频次高;与教学无关的活动进校园、进课堂,层层摊派;公开课、评比展演不断"材料 化",本该是育人导师,却变成"表格战士"。 这些非教学事务侵占备课、批改与辅导时间,挤压教师专业成长空间,削弱职业获得感,放大家校 矛盾,最终会损害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校的育人生态。 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若干措施的通知》,围绕督查检查评 比考核清单、非教育教学任务、借调借用管理、数据填报、课后服务等提出硬性要求,明确不得将"留 痕资料、台账记录"作为教师评价依据。 通知指出了问题症结,也给出了解决路径。切实为教师减负,不仅需要明确举措,更要把制度刚性 落实为基层常态,真正让教师回到课堂,让教育回归本质。 从"规定上墙"到"减负落地",有不少具体工作要完成。为教师设立"合理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