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内蒙古东部边疆地区描摹幸福底色
Zhong Guo Xin Wen Wang·2025-11-13 10:57
中新网兴安盟11月13日电 题:内蒙古东部边疆地区描摹幸福底色 中新网记者 张玮 以工代赈"兴安盟模式"让沙荒地变身增收沃土,"板凳议事会"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三医联动""就业大 集"织密民生保障网…… 作为兴安盟防沙治沙的主战场之一,新佳木苏木共有裸露沙地13145亩。其中,位于浩力宝嘎查的文冠 果基地总治理面积4600亩,栽植文冠果30.36万株。 从去年开始,兴安盟以科尔沁沙地治理实施片区为重点,鼓励引导农牧民通过以工代赈、先建后补、以 奖代补、嘎查集体治沙、联合体治沙等有偿劳动的方式承担防沙治沙任务。 数据统计,2023年,兴安盟在经济林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提供挖坑、整地、栽树等环节务工岗位1978 个,人均务工增收超过2000元;2024年,兴安盟在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中,共计2.7万人次 参与项目建设,共发放劳务报酬544.45万元,群众参建比例达10%。 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的"双向奔赴",让废弃沙坑焕发新生,也让老百姓的日子更加红火。 资料图。图为兴安盟实施以工代赈为沙地增添新绿。 兴安盟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乌兰浩特市高根营子嘎查,曾经"刮风漫天尘、下雨满地泥"的300亩采石废弃沙坑,经过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