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哈工大“造卫星”的“小课堂”有了“新教案”
Xin Hua She·2025-11-16 01:41

初冬时节,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热度丝毫不减。这里让怀揣航天梦的新生代获得专属赛道、乘风起 航——哈工大小卫星班。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蓝图,强调要"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 国家战略需求协同育人""培育拔尖创新人才"。这一国家战略,正在这片科创沃土上化为生动实践。 走进小卫星班的课堂,一份特殊的"新教案"跃然纸上:学分在做"减法",内容却在做"加法";课堂搬进 了卫星车间,授课教师增加了型号总师;评价学生不只看试卷分数,更要看"卫星能不能上天"。 前不久,2022级小卫星班班长姚尊皓和同学凭借"新体制细胞卫星项目",自主创新卫星电磁仿真方法、 探索巨型星座运维新架构,一举拿下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本科生创意组金奖。翻开他们的培养方 案,毕业所需学分从过去的160余分缩减到了146分。 "减法"的背后,是为科研留出"加法"的空间。"新的培养方案省掉了以往课程里的重复内容,我们可以 把更多时间留给科研与实践。"姚尊皓说。 课时减了,课堂的"含金量"却更高了。 "包容失败,但绝不容忍缺陷。"李安康说,这种对质量的敬畏,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 在位于哈尔滨松北区的卫星车间,2024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