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科研,重大突破!
Shang Hai Zheng Quan Bao·2025-11-16 01:50
月球也会"生锈"?嫦娥六号月背样品研究成果再上新。 月球也会"生锈"?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晶质赤铁矿 嫦娥六号样品中发现的铁氧化物成因示意图。(受访单位供图)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成功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采回样品,为本次科学发现创造了前提。嫦娥六号着陆的 南极-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岩石质天体上已知最大、最古老的撞击盆地,其形成时的撞击规模远超月球其他区 域,为探索特殊地质过程提供了独特场景。 本次研究成果由山东大学行星科学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云南大学科研人员共同完成,得到国家 航天局月球样品的支持。该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将为后续月球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科学依 据,深化对月球演化历史的认知。 11月16日,国家航天局公布,我国科研团队近日通过分析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采回的样品,首次 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通俗地讲就是"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也会'生锈'"。同时 确认了月球的"铁锈",即原生赤铁矿颗粒的晶格结构以及独特的产状特征,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 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地球由于富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