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一饿更健康?中国团队找到科学解释
Zhong Guo Qing Nian Bao·2025-11-17 01:09
具体而言,细胞在营养匮乏时,名为"乙酰辅酶A"的"神秘信使"出动,它会绕过科学家们熟知的AMPK 和mTOR这两条营养感知的"经典主干道",独辟蹊径地将"饥饿"信号直抵细胞能量工厂——线粒体,指 挥"哨兵"NLRX1作出响应。这项发现不仅解释了适度饥饿如何触发身体的积极反应,还将为未来对抗 代谢性疾病、癌症乃至延缓衰老开辟了一条充满想象的全新研究道路。 近年来,"轻断食"之风流行,人们通过控制进食时间让身体保持适度饥饿,以此调动脂肪、稳定血糖, 清除体内的老废代谢物。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11月13日,复旦大学雷群英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 然》(Nature)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提供了解释。 这项历经近10年探索的研究,首次揭示了乙酰辅酶A作为"代谢信使"的非经典功能,突破传统认知,发 现其可直接调控线粒体自噬,为克服胰腺癌KRAS抑制剂耐药提供了全新治疗靶点,在代谢生物学与肿 瘤学交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教授雷群英回忆,2016年年底她就与团队成员立下"flag":要做不依赖 经典代谢感知通路的创新研究。团队模拟人体"温和饥饿"环境,用接近人体过夜饥饿的营养成分配制培 养基。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