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拒让科研“锁进实验室”,武汉教授助企业新增销售3000万元
Chang Jiang Ri Bao·2025-11-18 11:15

多年攻坚下,他攻克11步反应的复杂合成路线难题,研发的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 农药品类,被完整保存在办公室电脑里。通过与山东、江苏、湖北等地企业深度合作,他成 功将国外优质农药的生产工艺本土化,推动多项技术实现产业化,打破了大众对农药"高毒 低效"的固有偏见。 从阳离子光引发剂到低毒高效农药,从3000元小项目到3000万大业绩,从实验室到生产 线,刘安昌用二十年坚守践行着科研工作者的使命。如今,已届花甲的他仍奋战在科研一 线,谈及未来,他表示团队将持续迭代技术成果,让更多实验室里的创新突破,成为赋能地 方经济发展的坚实力量。 编辑:熊展平 这份"让科研落地"的初心,早在2000年就已扎根。彼时还在华中科技大学读博的刘安 昌,一篇科研论文被苏州一家农药企业关注,随后促成了一笔3000元的小型合作。"看着自 己的研究能造福社会,那种成就感无可替代。"正是这次经历,让他坚定了"科研要对接市场 需求"的方向。 科研之路从非一帆风顺,却总有诚意与坚持照亮前路。2008年冬天,刘安昌与温州一家 企业负责人约定洽谈合作,突遇大雪导致火车停运,对方竟辗转乘船赶往他的江西老家赴 约。这份赤诚让刘安昌深受触动,也让他在农药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