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印媒:今秋,匈牙利成世界文学“新高光”
Huan Qiu Shi Bao·2025-11-18 23:05

《肉体》是邵洛伊的第6部小说,语言节制简练,与拉斯洛那茂密的文字丛林截然不同。小说描写一 个"情感上疏离的男人"的人生历程。这是邵洛伊一以贯之的核心命题:在全球化时代的交易与漂泊的洪 流中,现代男性心灵的脆弱。如果说拉斯洛笔下的人物被宇宙洪流吞噬,那么邵洛伊笔下的人物,则是 在平凡的联结与身份迷失中分崩离析。 不只是匈牙利文学的胜利 作为欧洲文学巨匠弗兰兹·卡夫卡与奥地利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的精神后继者,拉斯洛获得诺贝尔文学 奖,是对其"震撼而富有远见的创作体系"的肯定。他的作品是在世界尽头寻找艺术的力量。阅读《撒旦 探戈》(1985)或《反抗的忧郁》(1989)就是沉浸在散文中,仿佛进入一段既颓败又坚持的文字表 演。他那著名的长句,曲折、汹涌、几乎无尽,宛如决堤的河流,以哲学的绝望与怪诞的美感吞没一 切。这种风格在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拍摄的、长达7小时的黑白电影版《撒旦探戈》中得到淋漓尽致的 呈现。 邵洛伊:冷静的解剖者 而邵洛伊则像一位冷静的解剖者,是拉斯洛的互补面。邵洛伊的父亲是匈牙利人,邵洛伊出生于加拿 大,在英国伦敦长大,如今定居奥地利维也纳,其匈牙利血统在其作品中既是根源,也是张力。 在布克奖颁奖 ...